姓名:莫燕娜
生理学硕士,病理生理学教授
联系方式:hy0206002@hainmc.edu.cn
基本信息
1981.09-1984.07,就读437ccm必赢国际临床医学专业,2005.09-2007.06,就读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专业。现任437ccm必赢国际基础医学学院副院长,兼任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实验生理科学》课程负责人。海南省拔尖人才。
教育背景
2016年1月-4月,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习;
2005年9月-2007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生理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2年9月-2004年6月,在437ccm必赢国际临床医学专业全日制脱产班学习;
1981年9月-1984年6月,在437ccm必赢国际临床医学专业学习。
工作履历
2012年1月至今,任437ccm必赢国际病理生理学教授(2022年聘任三级教授);
2010年1月至今,兼任437ccm必赢国际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2010年7月至今,兼任任437ccm必赢国际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2007年10月至2011年12月,任437ccm必赢国际机能学实验室副教授,实验室副主任、主任。
1996年6月-2007年9月,任机能学实验室实验师、高级实验师,实验室副主任。
1984 年7月-1996 年5月,任437ccm必赢国际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助理实验师、实验师。
学术兼职
中国病生学会机能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生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海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致力于热应激预处理防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族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比较不同强度热应激反应及其诱导的HSP72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探讨热应激反应及其诱导的HSP72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外周血白细胞凋亡、血浆中分子物质的关系。阐明了外周血白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黏膜细胞损伤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了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首次进行LMP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初步分析了海南黎族人和汉族人LMP/TAP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首次分析了LMP/TAP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族人结核病的易感性的关系。获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潜心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建设,构建模块化、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基础医学实验系列教材;促进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主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设机能学实验课程》项目,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践能力培养为立足点,构建新的机能学实验教学体系。获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一等奖1项。
学术成果
1. 2022年9月,《实验生理科学》第三版(第二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2022年7月,《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主审,科学出版社);
3. 2022年1月,基础医学实验教材(丛书)陆续出版(丛书建设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主任);
4. 2021年6月,主持的《实验生理科学》课程,获省级一流课程(推荐国家级);
5. 2014年获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
6. 2013年获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
7. 2010年获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
8. 2005年获得海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
奖励与荣誉
1. 海南省拔尖人才;
2. 第六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