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军事理论课
代码:
属性:理论课
性质:必修课
类型:公共课
学时:总36学时,其中讲课30学时、实践6学时
适合专业:在校各专业本科专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性质:本课程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2、目的和任务:军事课主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二、教学方法
1、理论性内容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课程不同内容的需要和教学进程的实际状况,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积极性,灵活采取专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演示式教学、比较式教学、问答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辅导、学生查找阅读资料并进行交流等多样化的理论教学形式,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2、实践教学:以组织实施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社会调研形式,如查找资料、社会问卷调研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热情,切实增强教学效果。
三、考核方式
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结合。
(一)过程性考核(40%):考勤成绩50%+50%实践教学活动。过程性考核低于60分者,不得参加终结性考核。
(二)终结性考核(60%):采用计算机闭卷考试。终结性考核的机考成绩如低于60分,课程总成绩计不及格。
(三)成绩构成:过程性考核40%+终结性考核60%。综合成绩使用五级制。
四、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思政目标
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知识结构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中国新时代国防建设和国防历史,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社会政治和军事发展。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强军思想的了解。学会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爱国情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自觉性。
3.能力结构目标:
帮助学生学会建立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含义,理解和认识新时代中国国防力量的建设方向和重要意义。提高个人的爱国、 爱党和爱军的高尚情操。将个人追求和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的实际相结合在一起,努力为构建一只强大的国防力量做好自身的学习工作。
(二)学习要求
要从中国现代国防情况、国情特征和进程入手,理解国防内涵和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要从了解军事思想的内涵和形成与发展历程,了解外国代表性军事思想,熟悉我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和现实意义,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含义和主要内容,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要从战争内涵、特点、发展历程,理解新军事革命的内涵和发展演变,掌握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主要形态、特征、代表性战例和发展趋势,使学生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了解信息化装备的内涵、分类、发展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熟悉世界主要国家信息化装备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学习高科技的积极性,为国防科研奠定人才基础
五、学时分配
内容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合计 | 30 | 6(12) | 36 |
绪论第一章 | 9(9) |
|
|
第二章 | 9(6) |
|
|
第三章 | 6(3) |
|
|
第四章 | 3 |
|
|
第五章 | 3 |
|
|
社会调查实践 |
| 6(12) | 36 |
六、推荐的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教程》国防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第4版
(二)参考书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5、《胡锦涛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 2016年版。
6、《习近平强军思想》1-3卷,外文出版社2014、2017、2020年版
七、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八、开课系(室)
437ccm必赢国际马克思主义学院 军事教研室
九、大纲编写责任人
责任人: 邝家旺
审阅人:
制(修)订时间:2021年5月修订
十、理论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方法
第一章 绪论 中国国防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国防法规、建设成就与武装力量组成,增强国防观念,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繁荣富强”的关系,并对中国武装力量的组成、各军兵种的编成、任务和武器装备结构有所了解。
[教学内容]
一、国防概述及中国国防历史
1、国防概述
2、中国国防历史
3、国防法规
二、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体系建设
1、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国防成就、军民融合
2、中国武装力量性质、宗旨、使命及武装力量构成,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3、陆军
4、海军
5、空军
6、火箭军
7、战略支援部队
8、国防动员体系
[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难点:区别新旧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解决办法:老师讲授、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理论讲授。
第二章 国家安全
[教学目标]
了解国际战略环境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情况,正确分析我国周边环境,使学生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从而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
一、国家安全概述
1、国家安全形势
2、世界格局大势所趋
3、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征
1、中国是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2、中国周边地区人口众多,是世界大国最集中的地区。
3、中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三、 国际战略形势
1、国际战略形势现状与发展趋势
2、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及战略动向
四、我国周边的不安全因素
1、美国对我国的威胁,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
2、日本对我国的威胁
3、印度对我国的威胁
4、朝鲜半岛对我国的威胁
5、南海争端
6、台湾问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该如何面对复杂的周边国家及美国带来的威胁
难点: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
解决办法:老师提问、启发、总结点评,学生讨论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理论讲授。
第三章 军事思想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学会应用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教学内容]
一、军事思想概述
二、外国军事思想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三、当代中国军事思想
1毛泽东军事思想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3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4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5习近平强军思想
[重点和难点]
重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难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解决办法: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PPT并提问、启发、总结点评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讲授。
第四章 现代战争
[教学目标]
1、现代战争概述
2、现代战争的特征和新军事革命
3、了解现代战争与国防建设
[教学内容]
1、战争概述
战争的内涵、特点、发展的历程
2、新军事革命
新军事革命的内涵、发展演变、主要内容
3、机械化战争
机械化战争的基本内涵、主要形态、特征和代表性战
4、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内涵、主要形态、特征、代表性战例,战争形态发展趋势
时代信息化、军队信息化、战场信息化、武器信息化、战争信息化
5、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结合案例教学和视频教学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理论讲授
第五章 信息化装备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化武器装备概念、特点
2、掌握信息化武器装备分类
3、掌握信息化作战平台发展趋势
4、熟悉信息化杀伤武器对现代化作战的影响
[教学内容]
1、信息化武器装备概述
2、信息化武器的特点(高智力、高投资、高效益、高竞争、高风险、高速度)3、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分类(军事信息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侦察监视技术、航天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
4、信息化作战平台发展趋势(侦察与监视技术将大大提高、隐身技术将得到广泛运用、电子对抗将更加激烈、精确制导武器将日臻完善、航天技术将逐步成熟、军队指挥自动化将进一步发展)
5、信息化杀伤武器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侦察立体化、打击精确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
[重点和难点]
重点:信息化武器分类以及信息化作战平台发展趋势
难点:信息化杀伤武器对现代作战影响
解决方案:几场现代化战争中起到突出作用的信息化武器和作战平台作为个案阐述。
[教学方法]
课堂多媒体理论讲授。
十一、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实践教学目标要求
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中国国防教育的内容,逐步培养起以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军立场、能够使用正确的方法方式去论证自己的观点,加强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亲历社会、观察社会、体验生活,运用理论思考社会和人生,深化和内化对课程理论的理解,掌握发展着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对中国国防的发展的正面价值立场,提高学生爱国情怀。
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通过上网查阅国防相关资料和小组讨论,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学习社会实践调查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方法及技巧,培养独立思考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1、培养学生阅读、辩证思考和写作等方面的实际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军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根据理论性教学内容,结合实际,设置若干专题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撰写调研报告。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组织策划各种社会活动,提高策划组织活动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学成果的答辩和汇报交流,检查验收实践教学成果。